10月17日,中国和荷兰关于安世半导体的纠纷,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先是安世总部宣布,不再支付“安世中国”的员工工资,全面切断“安世中国”员工的办公系统权限。
而“安世中国”这边,也丝毫不怂,马上发了一封公开信,告诉全体员工“安世中国”是独立法人主体,依法自主管理,不需听从荷兰总部的矫诏逆命。至于工资的事情,不用担心,由“安世中国”来发!
10月21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严厉发声警告荷兰,要求荷兰保护中国投资者合法权益。
看中国这么刚,荷兰人的态度也有所缓和,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表示,愿与中方密切沟通,为安世半导体问题寻找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那么,牵动中荷双方高层的这次安世半导体纠纷,到底是咋回事?
从表面上看,是美国的一次长臂管辖。
但从本质上来看,是荷兰开始在经济上对华宣战了。
一
事情,还要从安世半导体的诞生说起。
安世半导体的故事始于1920年,其前身是飞利浦的一个部门,是造灯泡、炭精电弧和信号灯的。
电子管成熟之后,很快被应用于电台和收音机,需求量大增,杰拉德·飞利浦一拍脑门,电子管不是和灯泡差不多么?啥也不说了,转产电子管吧!
就这样,这个灯泡部门,莫名其妙地就成了一个电子工厂。
而随着电子技术从电子管迈向晶体管,这个部门在不断的技术革命中,逐渐在分立器件、逻辑芯片等标准半导体产品领域确立了优势,成为世界知名的半导体生产商。
2006年,飞利浦的整个半导体业务独立,成了我们今天熟知的恩智浦(NXP)。
2015年,恩智浦与美国同行飞思卡尔公司(Freescale)达成一致,以近105亿欧元的价格签订了收购协议。
但是呢?因为收购之后会形成行业垄断,所以要想收购成功,就必须通过多国的监管审查。
为了满足审查要求,恩智浦剥离了旗下射频功率晶体管业务及核心的标准产品事业部,开始在全球接触投资者。
不得不说,当时的这个标准产品事业部,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为啥?因为他们的核心产品,并不是普通的消费级芯片,而是车规级芯片。
什么是车规级芯片?
这就要从汽车芯片的特殊性说起了。
一般来说,芯片分为四等,从高到低依次是军工> 汽车 > 工业 > 消费电子。
这个排序我们很容易理解,军工的芯片肯定最好,要求绝对稳定、绝对可靠,否则一枚导弹原计划要打基辅,结果却打到了柏林,那可是要出大事情的。
仅次于军工芯片的,就是车规级芯片了。
车规级芯片对能耗倒是不敏感,但对稳定性却提出了极高要求,不仅要能承受汽车行驶中的震动,还要经受住-40°C-150°C的温度范围考验,而且还要求10-15年的长寿命,远远高于消费电子芯片(比如手机芯片)的寿命要求。
毕竟,手机死机了,重启就好了。
但开着车的时候突然控制系统失灵了,那可是要出人命的。
所以,消费级芯片可接受的不良率是万分之二,而汽车芯片的不良率则不能高于百万分之一。
也正因为如此,全世界虽然生产芯片的企业不少,但能生产车规级芯片的企业,并不多。
而恩智浦的标准产品事业部,就是其中一个,而且是半导体领域少有的“设计+生产+封测”三位一体的优质公司。
2015年,是电动车崛起的黎明时分,虽然大部分人对电动车还持怀疑态度,但敏锐的资本早已看到了电动车行业爆发给车规级芯片带来的广阔前景。
于是,2016至2017年间,由北京建广资产与智路资本组成的中国财团,瞅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以27.5亿美元的价格将恩智浦的标准产品事业部收入囊中。
收购完成后,这个标准产品事业部正式更名为“安世半导体(Nexperia)”,总部设在荷兰奈梅亨,成为一家在法律上独立运营的中资公司。
收购完成后,另一家中国公司大腿都拍青了——闻泰科技。
闻泰科技成立于1993年,总部位于浙江嘉兴,也算是国内半导体领域的巨头,在全球设有多座晶圆厂和封测厂。
闻泰科技其实也早就看到了车规级芯片的巨大潜力,但奈何2016年的时候自己正忙着上市,没顾上收购的事,等自己上市完成,那边的收购就已经完事了。
随着电动车浪潮的席卷全球,闻泰科技最终决定,收购安世半导体,弥补自己在车规级芯片领域的短板,而且还能直接利用自身消费电子业务已经形成的产业链,实现无缝衔接。
巧了,由资产运作的公司负责运营半导体公司,总是觉得水土不服,导致安世半导体陷入亏损,这时候闻泰找来了,要不卖给我,我来运营?
2018年,闻泰科技以超114.25亿元的出资,拿下安世半导体约三分之一的股权,后续又陆续追加投资二百多亿元,最终将安世半导体变为闻泰科技100%控股的全资子公司。
你还别说,闻泰科技收购安世之后,马上就吃到了电动车爆发的红利,产能疯狂扩张,利润疯狂增长,市场份额也攀升到了世界第三、中国第一。
当然,为了保证安世的经营稳定,闻泰科技并没有动安世的高管,所以在收购后的一年里,安世CEO Frans Scheper,仍然履行职责。
2020年3月25日,Frans Scheper决定提前退休,这样一来,闻泰科技董事长、安世董事会主席张学政,就顺理成章当上了新CEO。
但是呢?因为口罩原因,张学政一直没有到安世总部办公,所以安世总部那边,仍然是天高皇帝远——一直到2022年,张学政赴荷兰办公。
但是呢?这些欧洲高管突然迎来了一个中国的顶头上司,马上就开始不适应了,无论是经营方向还是市场重点,都分歧重重。
说起来,与其说是分歧,不如说是老欧洲人心中的傲慢在作怪吧。
相比管理层的矛盾,这些欧洲高管其实对另外一件事更关心:
安世半导体已经是中国的独资公司了,那么在中美博弈的大形势下,安世半导体会不会被美国制裁?如果被美国制裁了,那他们的高薪还如何保证?
你看,阿斯麦不就被美国限制往中国卖光刻机了么?万一这个禁令落到安世半导体头上,那还怎么继续经营呢?
按理来说,这些高管属于没事找事,说到底他们只不过是雇员而已,公司怎么经营,听老板的就得了,他们瞎操什么心?
但是呢?这种焦虑,还是促使安世的欧洲高管们成立了一个部门——企业事务部,雇佣了一个前荷兰外交部官员,负责评估地缘政治风险,并与荷兰经济部沟通。
这些高管们的想法是,让安世摆脱“中国控制的公司”的标签,获得一个“荷兰公司”的认证,这样荷兰政府就能出面,告诉美国安世由欧洲人控制,而不是中国人控制,请美国人网开一面。
说白了,就是想把中国股东卖了,然后换一个免死金牌。
当然,这一切,都是瞒着张学政干的。
从那一刻起,其实谋反的种子,就已经种下了。
经过这几个高管和荷兰经济部的反复沟通,荷兰经济部答应让安世获得“荷兰公司”认证,但提了几个条件。
第一,把法定董事的人数从3个减到2个,而且其中一个要是荷兰籍。
第二,任命一个首席安全官,要荷兰人担任。
第三,把安世总部和安世中国分家,安世总部引入一些西方的股东买入51%股份之后,独立上市运营。
第四,成立一个监事会,以保护荷兰的知识产权。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监事会的职责,和中国的监事会职责完全不同,荷兰监事会对公司的重大决策是有表决权的。
其中,在关键的20项决策中,监事会拥有一票否决权,其中包括IP或者技术转移、投资超过100万美元的项目、在中国招聘研发人员等等。
也就是说,如果监事会不同意,那安世在中国投资设厂都不行!
你可以简单理解为,荷兰人是想利用这个监事会,把现有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给架空,借此获得安世的控制权。
闻泰科技怎么可能同意这种做法?真要这样了,那闻泰科技就彻底失去了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只有分红的权力,没有经营的权力了!
那闻泰当初为啥要花几百亿买安世呢?所以张学政干脆利索地拒绝了荷兰政府的要求。
然后呢?到了2024年12月,闻泰科技就被列入了美国的“实体清单”。
这个时候安世的三个欧洲高管(首席财务官Stefan Tilger、首席法务官Ruben Lichtenberg、首席运营官Achim Kempe)就更急了,不断劝说张学政答应荷兰政府要求,但都被张学政否决,然后荷兰经济部又给张学政发信,仍被拒绝。
遥想当年,赤壁大战前,孙权一剑砍断面前的桌子,说“再有言降曹者,有同此案!”
面对荷兰人的逼宫,张学政也发了狠:谁要再提投降的事情,就开除!
但是,安世那三个高管,仍然在私下搞小动作,他们私下接触了很多投资人,想让安世总部独立上市,毕竟如果引入其他投资人、独立上市成功的话,他们会有很高的奖金。
张学政终于忍无可忍,做出了一个决定:开除!
2025年9月初,安世的HR开始与这几个高管谈解聘事宜。
但万万没想到,2025年9月29日,美国商务部修订扩展了实体名单适用50%穿透规则。
那么按照这一规则,安世半导体作为闻泰科技的控股子公司,也将受到制裁。
9月30日,也就是美国穿透令发布的第二天,荷兰经济部突然以安世“治理缺陷”为由,下令冻结安世及其下属所有子公司、分公司、办事处等全球30个主体,其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等不得进行任何调整。
这样一来,那三个即将开除的高管,也保住了!
不仅如此,这三个高管还反戈一击,在10月1日,集体向荷兰企业法庭提交了启动对公司调查与采取临时措施的紧急请求。
荷兰的法院效率大家都知道,那是特别慢,但这次呢?却出乎意料地快。
上午提交诉状,下午在未庭审的情况下,直接即时生效了几项紧急措施。包括将张学政停职,并计划将闻泰的股权以管理权形式托管给独立第三方管理。
10月12日,荷兰企业法庭正式做出裁决:
1.闻泰科技持有安世半导体的100%股权中的99%,委托给第三方(荷兰人)托管;
2.指定一个荷兰律师G.R.C Dierick担任非执行董事、拥有决定性投票权、有权独立代表安世半导体控股及安世半导体;
3.暂停张学政担任安世半导体非执行董事和CEO的职权和职务。
至此,张学政这个老板彻底被三个荷兰高管篡位夺权,而荷兰也彻底完成了这次对中国企业的巧取豪夺。
不得不说,荷兰人真是又当XX,还要立XX啊,把一次海盗行为,包装成了有“私掠许可证”的合法行为。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都是因为美国禁令吗?荷兰人也是没办法。
但如果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根本没那么简单。
9月29日美国出台50%穿透制裁令,9月30日荷兰政府就冻结安世经营,10月1日三个高管告状,10月2日安世就完成了闻泰所持股权的第三方托管手续。
一个价值百亿美元的企业,所有权变更全程耗时不足72小时,从政府指令、高管响应、法庭裁决,整个过程无缝衔接,还不能说明问题?
显然,荷兰人的整个夺权方案早都筹划好了,每一步都提前打点好了,就等着美国的穿透制裁令出台呢!
这种迫不及待,把荷兰以“国家安全”之名行“商业夺权”之实的企图,暴露无遗。
二
对荷兰明抢行为,中方也迅速开展反制行动。
10月12日,闻泰科技发布公开声明,痛斥荷兰的行动,并宣布对接中国政府寻求支持。
紧接着,中国外交部、半导体协会、中国欧盟商会齐齐发声,声援闻泰科技。
随后,中国商务部宣布禁止安世半导体从中国出口产品,作为对荷兰这种行为的直接回应!
这一下子,安世那边傻眼了。
为啥?这就要从安世的产业链布局说起了。
安世半导体是一家跨国企业,所以在产业布局上,也是全球化的。
首先是总部和设计中心,都在荷兰奈梅亨,负责芯片研发和全球运营。
然后是晶圆制造,位于德国汉堡、英国曼彻斯特,负责制造圆形硅片,然后经过光刻形成电路结构。
最后是封装测试,把刻好的晶圆切割,然后封装成芯片,并测试。
这个搞封测的,就是安世中国,位于中国东莞的黄江镇,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员工4000人,安世半导体80%的芯片,都是从这里发货的。
也就是说,荷兰方面费了半天劲,只抢了个总部和研发中心,但产能都在中国。
这就有点像啥呢?像是太监囚禁了皇帝,拿着玉玺说要自己当皇帝,要外面的兵都听他的。
但问题在于,兵都不是他的了,那玉玺还是玉玺吗?
估计“安世中国”的老板做梦都要笑醒,一觉醒来,那些屁用没有只知道指手画脚的高管全没了,自己突然成了全球唯一有能力提供安世芯片的负责人了?
一个人的命运啊,固然要看个人奋斗,更要看历史的进程。
既然如此,荷兰人抢一个安世空壳还有啥用?
别忘了,安世的利润,大部分都是中国创造的!
拜托荷兰人认真想一想,做车规芯片的并不只有安世一家,不仅有英飞凌、德州仪器等老牌厂家,还有一大批奋力追赶的中国企业。
车规芯片再怎么牛X,无非也就是设计时候特殊一点、材料特殊一点、工艺特殊一点而已,要论制程,还真的没有手机芯片制程高,大部分28nm制程或者14nm就足矣。
所以,安世在车规半导体领域,也谈不上垄断地位。之所以业绩好,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电动车产能暴涨带来的海量需求,另一方面,不还是因为安世是中国企业么?
出于安可替代的政治要求,国内车企在选芯片的时候,自然也会优先选中国公司的芯片,所以这几年安世才突飞猛进。
但现在呢?明明最大市场在中国,最大生产基地也在中国,荷兰人却偏偏把中国得罪了,然后还指望中国老老实实不反制继续把收益汇过来?
欧洲人的脑子都是浆糊吗?怎么能干出这么脑残的事情来?
欧洲人可能觉得中国还是之前那个温文尔雅、讲究格局的中国,但现在呢?连美国都被中国怼得没脾气,更何况一个小小的荷兰?
别的不说,中国停止出口安世芯片这一招,就够荷兰人受的!
中国不往外卖没问题啊,我可以往国内卖,反正国内市场需求旺得很。但安世荷兰想卖芯片,没货啊!
别忘了,安世是大众、博世、宝马等车企芯片的核心供应商,现在中国停止出口安世芯片,那安世总部上哪给这些车企搞足够的芯片去?别的不说,光违约金都能让安世破产!
你说中国出口管制是不可抗力?那请问,是谁导致的中国出口管制呢?你以为那些大车企会听你这个解释?资本主义会教你做人!
而且说实话,停止安世芯片出口,已经是中国非常克制的做法了!
如果真要不讲武德想玩死荷兰人,那招多得是!
——比如,荷兰人不是托管了安世的99%股份吗?那么理论上安世就成了荷兰公司了。
那好吧,安世中国这边,生产一批不合格芯片出来,装到车企的车上出了事,那面对天价索赔的,可就是安世总部那边了!
为啥?因为合同是你签的啊大哥!安世中国只是个加工厂而已!
——比如,安世中国直接开源安世所持有的技术专利!
请注意,虽然荷兰人把安世总部抢了,而且下达了冻结令,但中国是不承认的,也就是说,在中国,闻泰科技仍然是安世的控股方,控股方完全有权开源专利嘛!
现在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在芯片领域把持优势,无非也就是这一套流氓的专利体系,中国追赶的脚步大部分都被如何绕过专利而耽误了。
中国要是不承认这些专利吧?又要被人蛐蛐营商环境。
那么索性,安世中国直接把专利开源了,全世界谁都可以用!而且这是纯纯的市场行为,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对安世中国来说,我宁可自杀,也不白白便宜你!
到时候,安世总部那边就会变得非常尴尬。
中国这边N多企业可以用安世专利生产车规芯片在国内卖,但安世总部拿不到专利费,找中国要中国也不会给,你先把股权还给闻泰再说!
其他国家,也可以随便使用安世的专利,卖到全世界。荷兰人去找他们,他们也可以反问一句,你们这专利不是已经开源了吗?你们企业内部有啥纠纷我不管,反正我这是拿到了安世中国的官方授权的!
所以这一招极度危险,但安世中国在最后关头,也不得不做。
毕竟,双输好过单赢啊!
——再比如,闻泰科技直接合并安世中国。
要知道,中国企业收购国际巨头不是一个两个了,但总是存在一种水土不服和利益纷争的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虽然买了牌子,但买不到技术。这些西方人总是使出各种手段,逃避技术转移。
但这样一来,收购还有何意义?
现在呢?好了,荷兰人自己把借口送上门来了,那还说啥啊,如果安世总部要不回来的话,那直接把安世中国并到闻泰科技算了!
安世中国只是个封测厂,不要紧,闻泰科技又不是没有晶圆厂和设计能力,28nm乃至14nm的产能管够!只要花一点时间适配一下新标准和新流程,绝对能把荷兰人卷到哭!
到时候,就算安世总部找到了其他封测厂来填补产能,在失去了中国市场且面临同根同源的闻泰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安世恐怕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了。
别看安世现在红红火火,但只要耽误一小会儿,市场就被抢完了!
没有了市场的安世,一文不值。
所以,荷兰人强抢安世这件事,怎么看都是一个损人不利己的脑残行为。
当然,这件事也可能是荷兰部分官员的私下行为。
为啥?
因为现在的荷兰内阁,马上就要下台了。
现在的荷兰内阁,本来是个四党联合政府,由极右的自由党、右翼的自民党,中间派新社会契约党和民粹右翼农民党联合执政。
那么谁来当首相呢?
因为四个党实力都差不多,谁也奈何不了谁,没办法,推了一个无党派斯霍夫当首相,然后由四个党的成员瓜分内阁部长职位。
所以,内阁部长们的独走是很可能的,斯霍夫根本奈何不了他们。
但是呢,因为理念不合,6月和8月自由党和新社会契约党相继退出执政联盟,导致现在的执政联盟直接成了少数派,现在的内阁成了看守内阁。
根据计划,10月29日,荷兰将进行众议院选举,这一届看守内阁下台。
也就是说,抢安世的那个荷兰经济部部长,可能再有一个星期就不干了!
这位部长可能想的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临下台之前抢一波,如果中国认了就可以大捞一笔,如果中国不认,也可以甩锅给下一任。
这种有收益没风险的事情,还有什么可犹豫的?搞搞搞!
结果,就搞成了现在这个夹生饭。
三
荷兰这次明抢安世半导体,性质非常恶劣。
为啥?因为这次荷兰法院的判决,引用了一个源于冷战时期的“敌国法案”。
这个法案规定,“种种严峻迹象威胁到荷兰和欧洲土地上关键技术知识和能力”,“失去这些能力可能会威胁到荷兰和欧洲经济的安全”,就可以授权政府做出必要的决定。
荷兰人的解释是,如果安世仍然由中国管理,那么可能导致芯片在紧急情况下无法优先供应欧洲,从而“危及荷兰及欧洲的产业链安全”,所以要剥离中国股权,这样就能让安世半导体避开美国的穿透制裁令,以保证荷兰和欧洲“关键物资的持续取得”。
但问题在于,安世是一个100%由中国控股的中国公司,荷兰人这种行为,和没收有什么区别?
要知道,这种没收他国财产的做法,一般是在两国宣战后才会发生。
而现在荷兰的行为,已经和宣战没有区别!
说不好听点,俄罗斯和欧洲就差真刀真枪干起来了,欧洲国家无非也就是冻结俄罗斯资产,而不是没收啊!
荷兰人到底对中国有多恨,才做出这种坏规矩的行为?
更关键的是,这种明火执仗地对中国资产进行掠夺的行径,如果中国怂了的话,后果会非常严重。
毕竟,中国可不仅仅在荷兰有企业,在全世界都有企业!既然荷兰可以这么干,那德国也可以,几内亚也行,墨西哥也可以抄作业嘛!
说白了,安世事件就是西方对华经济战的“投石问路”,当下若不果断掐灭,明日必有群狼效仿。
今天是荷兰,那明天就会有无数个国家拿着一个莫名其妙的什么法案出来,把中国辛辛苦苦搞出来的资产直接抢走!
为了避免这种可怕的事情发生,中国必须以最严厉、最酷烈的行动,打击荷兰这种行为!
在中国古代,两国为了和平,是要交换质子的。
荷兰人以为拿住了中国的质子,却不想想,你荷兰难道在中国就没有质子吗?
壳牌、联合利华、路易达孚、飞利浦、阿克苏诺贝尔、喜力……
这些荷兰企业,真觉得自己是绝对合法合规,经得起查的吗?
所以,只有最严厉的回击,才能迅速地打疼对方,避免荷兰这种强抢行为在全球蔓延。
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这帮海盗民族的后代长长记性,你们祖宗的那套做法,在中国面前行不通了!
因为,我们的领袖在70多年前,就告诉我们了!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